他从前是做 UI 规划的,3 年下来也还做得不错,凭借着优异的著作集面试进了大厂。到大厂也不是很忙,接受的规划需求也能够很快搞定。能够说,他是归于在大厂过的很舒畅的那类人。
去年初转型做了产品司理,同公司、同项目转岗。薪资没有变、领导没有变、搭档没有变,唯一自己的责任变了。
转岗前他就对产品挺感爱好,因而也提早做了一些功课和预备。赶上项目扩招,所以就跟领导提了转岗请求。
本认为敞开了新的作业生涯,可没想到一年半曩昔,作业并不像自己幻想中的那样。
从前做规划的时分只需求接受一些固定的需求并完结就好,尽管有时分也要加班,但至少做的作业都是确认的,完结规划并交给给产品司理和研制。
现在做产品,他需求一同面对事务、运营、技能、测验人员,当然,还有其他规划师。
这边刚跟事务聊完需求,那儿测验就报 bug 了。和技能一同找 bug 的一同,运营又提新需求过来了。
做规划那会儿还能戴上耳机专心规划,现在连耳机都不敢戴,生怕老板叫自己曩昔没听到。
本来认为预备得满有掌握的 PRD 却在会上被技能喷得乌烟瘴气,事实是那些逻辑缝隙的确存在。
每天回到家就像打了一仗,带着疲倦睡去。可第二天起来,想着立刻就要到期的 deadline,所以自动打满鸡血飞奔向公司。
他说,累,但如同也不是心累。不论怎样说,做产品今后带个他的改动仍是挺大的,即使这个进程很苦楚。
他说自己不是一个外向的人,但现在硬着头皮也得跟许多人打交道,而且还得从中平缓多方联系。事务需求急,研制不肯做,他就得把需求的布景、含义以及 ROI 量化出来以文字的方式发出来。
从前觉得有些产品司理怎样那么笨,非得这么做那么做,一点也不明白规划。可自己做了产品后,才知道有些场景下用户的行为便是超出自我认知逻辑之外。
从前和产品司理聊需求时觉得事务,现在自己和事务聊需求,觉得最初的自己太草率。
这些都还算好的,最难的是吭哧做了一个月多月的项目说砍就砍,没成果不说,今后简历上也没啥亮点。
说起这一点,他说至少做规划的时分这些都能作为著作集去展现。而一个失利的产品,拿出去都不好意思说。
至于转岗做产品的原因,并不是不喜欢规划,而是觉得做产品能带给他更多的成果感。这种成果感来自于从无到有去发明一个东西,而且被许多人运用。
他跟我举了个比如,说我们都知道微信是张小龙的著作,但有谁知道微信的首席 UI 规划师是谁么?
说实话,其实我并不觉得产品司理和规划师有什么作业开展上的好坏之分,更多的都是取决于自己的专业拿手和爱好挑选。
做规划是需求很深的专业布景的,入门门槛较高,这活儿不是谁都精干。但做产品的门槛相对较低,与此对应的是进阶很难。
尽管现在有许多人都想转型做产品,但往往是进来简单出去难,假如没想清楚,最好仍是慎重。
关于有转型计划的,我一般会主张最好在同公司同项目转岗,这样的搬迁成本是最低的。
话说回来,规划师面对的挑战和问题其实不比产品司理少,仅仅方式不相同。此外,我觉得规划师做产品是有天然优势的。
榜首,他们的作业联接很亲近,且都是根据同一个交给产品一起协作,对互相的作业内容都有了解。
第二,规划师对美感的掌握要超出常人,这种才能会搬迁到对用户同理心的感触上。
第三,可视化才能强。尤其是根据一些描绘不清的规划,直接画出来要胜过屡次来回评论。
除此之外,做产品的规划师跟其他规划师交流会避免掉许多问题,就像做过技能的产品司理和程序员交流没那么简单被怼相同。
从功能的视点来看,规划、产品、技能等都能够做得十分专业,在职位和收入上也能够获得很高的成果。但就未来的可能性来说,我觉得产品的鸿沟会更广。当然,不确认性也更强。
就像前面说的,哪怕一款产品做失利了,做规划的至少有著作集,做技能的至少积累了经历,而做产品的其实留下可说的东西不多。
我持续问,我说转岗做产品后你是不是关于怎么与不同的人共处及协作有更多的切身感触和经历了?
要说实践环境,他所在的公司和项目赛道都没的说,身边的搭档也都是些很厉害的人。
要说实践质量,他现在的作业范围和内容比从前宽了许多,尽管有许多不适应和不爽,但至少每天是在不断触摸新信息并处理新问题。
要说懊悔,我觉得他更多是在拿现在的自己和曩昔做比照,并产生了一些不适应感,只不过这种感觉让他累到置疑最初的挑选。
不论做什么作业,都是越做越难的。假如你发现越做越轻松,那才是真实出问题的开端。
·················唐韧出品·················
尽管我是做技能身世的,但从前也痴迷过怎么做规划。后来转型做了产品后发现,本来还有比规划更美的事。
尽管这事儿很苦逼、很单调、很繁琐、有时分还很厌烦,但你总是不由得去想方法搞定它。
上一篇:35岁互联网产品司理赋闲2月投简历无人问津感叹:为日子只能去送快递
下一篇:产品司理在北京的互联网公司被解雇后去考作业编坦言薪酬有距离